民生银行黄鸿星:区块链不会成为银行业下个“风口”

2016-07-12 02:23:27
民生银行黄鸿星:区块链不会成为银行业下个“风口”
 
2015年来,“区块链”概念迅速大热,一时风头无两。鉴于区块链是比特币底层技术,比特币又被认作“虚拟货币”近年 来重大标志性成果,因而认为区块链将“颠覆”金融货币体系、带来银行业“革命”的笃信者众。金融与科技机构也针对区块链 组成合作联盟,研究、创新与测试,以期在这场“革命性变革”中争抢先机。在区块链的诸多设想可能应用场景中,分布在银行业中的极多,如若成为现实,对银行 业运营必然带来影响甚至巨大冲击,当然重要前提是区块链首先完成对货币体系的“颠覆”。在目前银行业传统业务盈利下滑、风险控制遭遇挑战、科技系统不敢坦 言先进等形势下,历来对技术进步最为敏感的银行业对区块链亦极为重视,但在资产价格下降风险增大、金融体系监管“中心化”趋强、全球货币体系动荡背景下, 区块链能否成为当前“寒冬”中银行业扭转颓势的利器,乃或下一阶段之“风口”,很难做出肯定性判断。
 
资产价格决定“风口”来临
 
在资产价格变动加快尤其是快速上涨时期,金融机构可以 “短平快”方式获得较高收益,特别是在科技跨越式发展下,几乎所有类型机构都在努力寻找并试图抢得站在下一个“风口”的先机,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类企 业。过去多年,中国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帮助包括金融在内的多个行业获得了丰厚收益。资产价格上涨应主要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大幅增长,此外,信用因素对资 产价格上涨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正是资产价格的上涨为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创造了“风口”,银行信贷投向实体经济、投向优质资产,在投向的资产价格 大幅上涨中,银行获得了较好的投入产出,体现在过去十年中规模、利润和坏账等指标的持续优化。
 
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普遍低迷、新兴市场光环基本消失, 以及各类被认为经济增速较快的代表性国家失去期待,资产价格或普遍将面临较大下降风险。当然, 在货币超发、汇率体系变动异常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市场资产价格变动也将呈现分化态势,在创造短期套利机会的同时,对银行业的风险冲击也将增多。一方面,分 化和波动的价格走势将对银行体量巨大的存量资产收益带来负面效应;另一方面,银行业从资产价格震荡中获得的“投机”收益,远不如更为灵活的其他类型金融机 构所获,如对冲基金。实际上,资本金比例极少的银行业,长远发展之路是从稳定的资产价格走势中获得风险系数低的收益,而维持稳定的资产价格走势需要稳定的 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价值信心等诸多因素。
 
在“经济增长——资产价格——银行收益”这一链条外, 目前还没有对银行盈利增长的较好系统性解释。最近两年,全球市场资产价格变动加剧,原油、大宗商品等主要资产价格经历暴跌;国内市场,房地产价格上涨波动 强烈,而作为重要价格体现的股市则暴涨暴跌,当前仍停留低位。综合来看,目前影响资产价格变化的因素更为复杂,资金、增长、信心与价格的关系更不明朗,因 而不会出现新的银行业增长“风口”,更何况国内普遍态势是“资产荒”。
 
区块链对资产价格几无影响
 
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很多,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如货币、汇率、人口等)都与资产价格变动紧密相关,资产价格变动要素也是经济金融研究的重点和市场努力找 寻之所在。在诸多影响资产价格变动要素中,科技或技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几乎不存在有效逻辑,实践中也很少见到相关案例。实际上,科技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更多 是对资产交易或资产价值实现的便利性,而非创造或过多增加资产价值及价格。当然,技术进步增加“无形资产”是另一问题,如在会计层面;而最近几年兴起的 “互联网 +”对经济金融体系中“资产”价值也无太多影响,大浪淘沙后依然更多体现为增加交易行为的便利。
 
区块链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最新成果之一,在技术层面的稳定性已经通过运行近七年的比特币得到体现。作为理念先进的技术,区块链的深入、完善及转化落地,必 然对未来科技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层面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颠覆”效应,借助技术进步,也必然影响到经济、金融体系等宏观层面,进而对实体经济参与者、金融机构 等微观主体带来变革,这也是区块链被认为 “颠覆”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在内的现有经济运行系统的逻辑。一方面,区块链被认为将对货币体系、金融监管、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区块链被认 为对微观银行业运行带来十分可观的正面效应,如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大幅提升运行效率、有效防控风险、提升资产交易质量等。对于前者,比特币基于区块链技术 已产生并运行七年,这被视为区块链可应用于未来虚拟货币研发的技术成熟性之证据,换句话说,区块链可以提供“数字货币”以替代现有实物货币。同时,借助区 块链及数字货币, 金融监管将更加精准,例如对特定资金划拨的编码将使资金只能被投向规定主体。对于后者,是区块链在银行微观层面的具体应用设想。
 
区块链包括最近两年火热的“互联网+”本质都是去中心化。如上,区块链被认为将“颠覆”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在内的现有经济运行系统的两个层面中,宏观层面的 数字货币依然遥远, 金融中介进而金融监管去中心化不仅目前进展不畅,甚至金融监管中心化加强的趋势“若隐若现”,如国内市场所揣测的“一行三会”将改革且方向是合并,则我国 的金融监管将在适应市场变动形势下更加集中和中心化。全球层面,各国央行对可能削弱监管的区块链在宏观经济金融的运用都实为谨慎。微观操作层面, 在诸多设想场景中,银行短期内还无法替代对资产、资金转移和交割的传统式审查及监控,更何况交易运行系统的研发投入巨大,区块链技术全面改造银行业系统还 十分遥远。而最关键的原因有二:一是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互联网应用协议,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基础,虽然创造 了比特币等“新型货币创造”实验,但新型货币长期内不会取代现有货币,因为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政治等综合方面;二是区块链技术还处于非常早期的 阶段,不仅尚未形成统一技术标准,而且各种技术方案还在快速发展中,对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实践考验,现在还主要停留在原型设计阶 段。从微观主体角度,对技术进步最敏感的银行业也只将区块链作为信息传输工具而研究,并不传输金融资产的价值,金融资产仍要在线下结算。综上,区块链从属 性和对宏微观经济的影响层面,都几乎不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
 
金融与科技难以实质融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理论上科技与金融“高大上”主体的结合将产生“1+1>2”的良好效果,这也是国内理论与实务届一直致力推进 的重大课题。在2013年“互联网+”概念盛行前,“科技金融”的概念在中国已经被重视和实践推进了多年,从国家部委到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都大力推进科 技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如政府科技金融发展规划、银行科技金融分支机构、高校科技金融研究杂志及成果等。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科技金融被认定属于产业金融 范畴,主要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落脚点是强调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强力助推,因而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更多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在 “互联网+”出来后,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被迅速提出并成为热点,大量机构声称自身具备“互利网金融” 属性。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努力拓展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从“科技金融”到“互联网+”的演进时间轴上,“金融科技”的概念随后出现并炙手可热,被称之 为“金融圈的科技革命”,体现出市场对金融与科技已然紧密结合的某种肯定性判断。
 
金融科技英文为“FinTech”,即Finance加Technology的缩写,FinTech是目前金融圈、互联网圈最为风靡的概念,被认为核心是 用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维基百科对其的描述是:一种运用高科技来促使金融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的商业模式。无论从字面还是具体定义来看,金融科技强调科技对金融 服务的帮助,且落脚点是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而此前的“科技金融”更多强调金融对科技企业提供融资。金融科技被认为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 技术对传统金融进行改造、革新乃至颠覆,从而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可被应用于金融领域各方面:借贷、财富管理、支付、保险、众筹、征信, 甚至零售银行和房屋中介。“互联网金融”及归属于其的P2P都可被划定到金融科技概念之下,而目前区块链正是金融科技话题中“热度最高”的一个。在金融科 技尤其区块链应用上,包括:美国证监会批准在线零售商Overstock.com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发行股票计划、纳斯达克在个股交易上使用区块链技 术进行发型与管理、商业银行内部成立区块链实验室;在中国, 平安银行加入成立于2015年9月的全球区块链联盟R3,2016年4 月、5月,国内分别成立了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和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合作开展区块链在金融中可能的应用研究,但距离形成有效盈利模式仍为时尚早。
 
实际上,从“互联网金融”火热开始,都带有市场对科技与金融实质融合、进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深刻期许, 就像科技与制造业的实质融合将带来新的“产业革命”一样,但效果不达预期。从金融本质属性来看,是资金融通以便利交易达成与价值实现,而金融创造的价值广 义上永远无法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主流。从“科技金融”到“金融科技”,虽然侧重的主体不同,但并不能代表科技与金融的实质融合,如果前提是定义 “实质融合”的核心是创造全新、持续和不断增长的商业模式。因而科技进步对金融业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缺乏依据且言之过早,区块链同样不会带来银行业营运 模式的彻底性变革。
 
仍要保持对区块链“憧憬”
 
在科技与金融寻找实质融合的过程中,区块链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技术属性,其“颠覆”意义的社会属性拓展,还需要在社会认知层面和自我技术层面的不断调整和突 破后,要在理念与实践皆切实达到被很多观点期许的那种“革命性”转变基础上。抛开 “数字货币”等依然长远的话题,从微观层面的现实运用来看, 区块链作为一项很好的中心化数据库和互联网协议,在银行业目前运营中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作为对科技最为敏感的行业,银行业研究和试验区块链技术也是自 然,更何况区块链概念自流行伊始就更多与金融业联系在一起。
 
但也如上文所述,银行业运行的基本逻辑,如风控理念与成熟业务模式,具有很强稳定性,这也是长期积累和投入布局的结果,虽然银行业应对市场变化作出应对的 速度越来越快,如最近几年迅速布局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区块链合作研究, 但其运行体系及逻辑并未有重大乃至根本性改变,银行业传统业务内核依然稳固。如果区块链仅是从“技术属性”角度为银行业运行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而不是从 “颠覆货币金融体系”的宏大愿景出发,则区块链将不会带来银行运行模式的变革及收益模式或商业模式的重大革新,但却有助于获取效率收益。或许, 作为一项互联网协议,区块链目前首要的任务也正是从技术角度提升银行现有业务模式的效率与安全系数,而在此过程中衍生出的“商业模式”也更多是由第三方技 术服务商作为主体,由其承担银行业区块链应用的“技术升级外包”工作。当然,效率和安全层面的优化也会为银行带来收益,只不过相较银行从“资金融通”的核 心商业模式中获得的收益,区块链目前带来的更多是一种“外围”收益。
 
2013年来,“互联网+”也被认为是新的“风口”,且对几乎所有行业都适用。实际上,在发展中很难准确判定一项新技术、新事物对既有行业的积极影响或改 造效果如何,因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修正认识,并保持理性、谨慎与积极探索的态度。当前,区块链还无法为银行业创造新一轮增长的“风口”,消化不良、 维持盈利以度过“寒冬”依然是首要且持续任务,资产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依然不可忽视。最后,虽然包括区块链在内的科技进步,对银行业整体经营模式和盈利来 源或不会有特别重大之影响,但对区块链及可能为银行带来的商业模式运用的探索应继续高度重视,毕竟在科技进步的长河中,我们的主观认识总是狭隘以及后知后 觉。(银行家杂志/黄鸿星)

转自:https://www.gongxiangcj.com/show-22-1367-1.html

OKEX下载欧易下载OKX下载

okex交易平台app下载

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