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主任杨涛:区块链的创新监管需要底线思维

2016-09-09 04:31:05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主任杨涛:区块链的创新监管需要底线思维
 
9月7日-8日,由共享财经和华夏时报联合举办的2016年中国(上海)首届区块链新金融高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受邀参加并发表了《区块链在金融应用中的挑战》主题演讲。
 
杨涛在演讲开始前表示,近期虽然区块链非常热,有各种各样的论坛,同时也有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大家可以看到近期这些区块链的论坛越来越趋于对应用的重视, 越来越隐性。从早期区块链行业的会议主要集中于B圈的朋友,到后来技术极客,再到后来金融监管各个领域的人都开始介入,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趋于理性的体 现。
 
杨涛在本次论坛重点强调的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应用中的挑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围绕一个核心的点,就是当区块链应用到金融领域的时候我们需要更理性的看待哪 些最基础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不是从纯信息技术的思维,而是要从金融技术的思维,从金融业务的思维,从金融监管的思维,从金融理论的思维来看这些核 心的问题。
    
一、区块链解决的究竟是人与人,机器与机器,还是人与机器的价值交换?
 
这个看起来似乎很玄,但是我觉得决定了认识这个问题的基础发展理念。比如我引用了两种截然带有相反性的趋势判断,第一个我引用了罗伯特·席勒谈的一段话, 在这段话里面大家可以看到一方面他认识到人工智能、电子化新技术对于金融体系带的重大影响。但另一方面他认为如果彻底替代人,还距离非常之远。这是一种趋 势性的判断,另外一种微观金融学的有效市场假说基础被挑战的问题,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解释金融市场的 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当新技术、大数据对这一格局发生了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是否带来新的机遇,这时候基于机器的金融活动、金融交易产生的地位就越 来越重要了。面对截然带有相反性的判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很多人想谈到区块链是代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金融,但是距离它可能还比较远,更多的是人机都存 在。用更加可以解读的是什么意思?就是在金融活动当中应用区块链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到非理性行为与道德风险,各种各样的人当纳入到作为未来区块链网络的节 点的时候,实际上他有各种各样的道德风险,不受这个网络约束的。另外一方面在平台进行规则设计、底层技术设计的时候,也有道德风险的问题不容忽视。这是第 一个我想表达的概念。
    
二、区块链带来的隐忧和问题究竟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
 
对于去中心的概念,我越来越和众多专家一样,认为需要慎用或者少用。首先我们按逻辑来看,过去为什么中介或者中心会存在,有很多基本的要解决的金融体系当 中存在的矛盾。比如说信息不对称、规模经济、风险控制等等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决定了中介存在的必要性。比如现在广泛运用的中央对手方机制,在中心化的趋势 当中越来越有加强。这与去中心化的趋势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过去中介和中心是为了解决很多矛盾,其中一个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但是到大数据时代,信息泛 滥的时候中介往往又需要来解决甄别有效信息的问题。这里面就产生了一些从不同视角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另外在金融创新与变革过程中,有大量的伪去中心。我们 得出的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讲去中心,它在很多模式下是可能存在的。当你运用到金融领域,就从技术角度到了规则角度,真正产生去中心难度是非 常之大,甚至不太可能的。我们更多是希望用共享金融的理念来表达这样一些变化,未来可能带来的是多中心或者是弱中心,也就是更多的专家现在愿意用分布式的 概念。
    
除了伪去中心之外,你可以看到传统的金融机构利用去中心的机制其实它在改良过程中越来越发挥一些中心作用,有一些好的现象,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因为它利 用资源优势,做某些事情,长远来看可能也对市场竞争带来负面影响,需要一分为二来看。政府和公共机构利用无所不能的新技术也可能超越权力边界。现在像美国 的一些公共机构,FBI等等,CIA都在感兴趣,有些人也提出质疑,会否超越了边界。最后是不受监管的打着去中心旗号的各种各样的准金融或者是灰色、黑色 的金融。所以在面对这两大问题的时候,我们觉得要淡化去中心,更多强调的是共享多中心、弱中心,这可能是未来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找到生存土壤的很重要的一个 理念转化。
    
三、区块链的前景
 
我自己列为一个三角制约,就是利益、效益与安全。过去一个体制很难变革是因为有路径依赖性,由于种种的原因我都写了。制度之所以能够变迁有两种因素,一种 是自下而上的需求主导型制度变迁,一种是自上而下的供给主导型推动。在这样一些路径依赖与能否打破路径依赖的过程当中,这三角制约我个人觉得是非常重要 的。因为某一视野向哪个方向,向左还是向右取决于三大因素的权衡。什么是利益呢?在区块链的应用当中,它跟共享经济模式一样,由于冲击到原有的很多产业交 易的组织架构,必然带来利益的冲击和影响。比如现在有很多机构或者产业的教育利用公开的区块链来安全的保存教育的证书和文凭,这个对于防止证书作假是有着 很大的作用。但是它影响到了什么?第一教育部指定的那些高等书店,它的产业模式,引领模式彻底被颠覆了,第二是非法书店,第三涉及到个人的,在没有正常保 护措施的情况下,你能否把所有的信息都公开,把它链接的证书跟它所有相关的证书都公开,那么这里面是否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这些利益是第一位要考虑 的。
    
与此同时是效率,金融一定是越快越好,在高频时代,对金融的挑战我们看到大量的负面影响,包括资产的高频交易,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金融不一定是越快越好。
    
最后是安全,无论是产品、技术、信用、信息都需要压力测试,全面应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需要压力测试,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在这样的三角制约下,我们需要思考 的像刚才很多专家包括马老师也提到的回归主流,因为技术理念已经探索很多年了,我们现在需要寻找理论扎根的土壤,探索与主流金融理论,金融体系的结合点, 从颠覆到补充实现共享融合的新生态,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四、区块链能否应对金融发展当中的短板?
 
当我们要把区块链定义为金融的时候,实际上现有的金融已经存在了很多问题,如果说我们发现加重了这些矛盾,和互联网金融其他现象一样,并不是一个好的金 融。当然现实当中的矛盾是很多的,我举了一个近期我们做研究的例子,我们关注近年的支付清算体系的很多数据,看2015年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 论,支付清算整个系统的业务交易规模不断的扩张,意味着金融体系越来越活跃,但与此同时单位的支付清算交易规模所对应的GDP实际上是在下降的。这个意味 着什么?是否可以觉得支付清算系统的业务指标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相关性都在弱化。金融与实体之间是不是有一些疏理的现象,因为支付清算意味着它的活跃程 度。当然有很多其他指标的分析,总而言之一个基本的意思就是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创新能否真正解决金融与实体之间的疏理,解决困扰中国金融改革的诸多矛盾,包 括功能与结构,功能的失衡,两多两难,还是会加剧某些矛盾。比如金融的自我游戏,还有最近很多人要把区块链应用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还有在场外要素市场 大量的应用,那么这会不会带来某些矛盾的加剧?这个是我们讨论区块链金融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基点。
    
五、区块链能否真正的练好内功?
 
什么叫练好内功,作为一个萌芽的技术,必然面临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自我完善。这里面我谈的是什么?从技术极客的思维,转向技术+金融思维,我们在跟技术 专家交流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如果不是从事金融业的话,很难用金融视角来理解这个问题,所以现在需要跨界在金融领域讨论这个问题,从早期的信息技术到后来的 金融技术,到转向金融业务,金融监管,实际上需要一些思维的转换。区块链最根本的特点,透明性、不可篡改、低成本,对于这些同样值得我们进一步完善。在透 明过程中,信息透明绝对的是否有可能,会否带来信息保护的难题。初始规则是否有误导和信息扭曲,这是值得思考的。在信用方面,从信息到信用是有一个转化过 程的,因为信用只是可交易的金融信息,从非金融到金融领域就有一个思考的转换。另外与线下资产确权的关联,线上这样一个生态的责权约束机制,覆盖面有多 大。早期的时候很多朋友喜欢解释,举一些例子,比如说区块链产生一些债务债券纠纷的时候,就不需要个人去打官司了,完全依靠这个体系在自动的在线上资产的 转移。这个如果说没有覆盖整个生态的情况下,它的影响多大?实际上是遭遇很大挑战的,因为很多人可以规避你的生态。还有可篡改,现在超过51%的算力的攻 击,大家近期讨论得也比较多了,不是不可能,成本虽然非常高,但并不是不可能。另外低成本这里面的账本膨胀,交易费用,能耗也值得我们思考,考虑这些问题 不是说泼冷水,作为一个萌芽技术,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自己,要融合别人,先要反思自己。在技术、金融、法律等跨界合作,共同寻找已有的缺陷和不足在哪,以 此来推动在金融领域的有效运用。
    
六、区块链应用的场景。
 
从宏大叙事到小而美。首先要降低预期,个人实际上是一个算者,比较积极的推动者,但是我也是一个比较冷静的推动者。降低预期就是说区块链在通往可编程经济 的道路非常漫长,在此过程中,需要拒绝万能论,在这个技术眼花缭乱的时代,你能解决一部分场景,已经具有巨大的价值了。在金融体系的大树之上先修剪枝杈, 从小做起,在联结产业与金融的路径上,努力做一些优化和贡献。区块链的投资,从风投到战略投资者的演变仍较长,商业模式与公益模式的比较,公益模式只要排 除了假公益可以更广泛的进行应用,商业模式中要考虑到项目的清晰,话语方式的转换,找到盈利点,找到更大场景的依托,还面临诸多的挑战。总而言之在应用当 中我们需要从主体的逻辑到功能的逻辑,我们不是简简单单来看对于金融要素、产品、主体、市场带来哪些影响,而更多的从功能角度,刚才连平也说了传统金融的 功能,支付清算、融通等等,我引入区块链之后,能够对这些功能产生了哪些风险可控的效率改进,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路转换。
    
七、区块链距离技术标准化时代是否尚远?
 
这是值得思考的,近期很多机构都跟我们交流,都要跑马圈地,搞区块链技术交流,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一方面短期内一个技术标准要出现,可能是具 有更加成熟的应用和探讨之后,在这种有缺陷的技术美和技术完美成熟之间有多长的跨度,值得我们思考。另外当技术标准化之后是适用大众投资的,短期内是否更 多还是停留在一个小众投资阶段,同样值得我们比较和思考。还有我们看到区块链在大量金融领域应用的时候除了去中心化的标准,还有大量中心化的标准在出现。
    
市场化原则与国家金融利益安全是一个比较,你是商业化标准还是公共性标准又是一个比较,软件标准还是硬件标准又是一个比较,在二维码当中遇到很多问题和挑 战,具有类比性。在可能的场景未来会否出现多个区块链标准竞争时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核心的意思个人觉得似乎到技术标准化的这种程度还有一定的距离, 而且进一步跨度的思考新技术最终带来的金融价值,应该是标准化还是非标准呢?我们都知道标准化是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最后大数据时代的应用如何跟 针对客户的理念,走向非标,走向个性化,这又是一种挑战。所以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八、区块链的最大挑战在于金融服务和数据服务的模糊地带。
 
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的应用包括数字化的代账,活动登记簿。金融服务于数据服务的边界已经模糊,金融服务处理的是专有信息,数据服务处理的是非专有信息,但 是现在处理非专有信息的这些机构慢慢做了一些准金融业务,做金融专有信息的机构逐渐也处理这些公共的社交信息了,无论是征信还是近期对英国财政部大家关注 的开放银行工作小组,我们也有一个在研究,都体现了这种东西。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过渡的过程当中,这样的一些模糊最终对于账户的形态,也就是人的身份 信息在金融意义上的体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中产生了监管风险等等的压力。
    
九、区块链的应用与全面风险管理是当前的一个核心抓手。
 
风险是各方最担心的,我们与其谈这么多融资,首先不如更多的谈一下对风险。那么是整体上增加了风险还是减少风险,把创新集中于风险,这里面要关注的是传统 金融风险还是新型金融风险,新型的长尾风险、羊群效应,是系统性风险,还是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从过去的大而不倒,到各种各样的网而不倒的现象。能否 把区块链利用不同层面的新金融风险管理的优化,在监管层面借鉴FCA推动RegTech监管技术的革新,行业方面信息透明,在保险等产品方面更多的应用区 块链,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弱化对于区块链可能带来风险的担心。
    
十、区块链创新的监管需要底线思维。
 
现在一个比较流行的概念是穿透式监管,它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我引用了管仲的叫“御神用宝”,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这里面你还要重视传统机构的创新失控与 道德风险,德意志银行近期的一些现象已经引起我们的警惕了。银行收集金融信息作为节点的时候会否会有道德风险呢?我个人在关注征信体系发展的时候会有关注 这个现象,这里面会不会有道的风险,因为也值得思考。
    
反过来对于这些新的存在边界的准的黑色地带的行为,也必须关注。前期的智能投顾已经给我们一些思考了。我早期有些朋友做智能投顾回国是怀着很多理想的,但是后来他发现割韭菜比较容易,很多人的思路会变,都变得不再遵循各个的原则了。
    
近期几大监管重心,项目非法集资、传销币、平台一些区块链的平台。所有这些其实值得我们深入的警惕。

转自:https://www.gongxiangcj.com/show-22-2027-1.html

OKEX下载欧易下载OKX下载

okex交易平台app下载

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