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发展的虚拟结算货币为何能被传统银行看上?

2016-10-14 05:02:28
区块链发展的虚拟结算货币为何能被传统银行看上?
 
对于名噪一时的比特币,外界虽然风评各异,但其基础所在的“区块链”技术,却迭获肯定。区块链的功用犹如一本庞大的分类账,自动记录每笔新交易并将交易数据形成“区块”入账,储存在互联互通、共享的全球网络系统中,且让交易无法被任意篡改。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的金融科技掀起了新的浪潮,包括虚拟货币、智能投顾等均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热潮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金融泡沫相比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需求支撑——截至2015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30亿,是2001年底的6倍。因此,相较于互联网金融,Fintech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或许将更为深远。
 
改变已来。拒绝意味着退步,拥抱则代表成功。传统金融机构十分有必要了解,新金融技术在带来竞争的同时,还可以在哪些方面促进甚至帮助提高运营效率和增强竞争实力。
 
当前一个新出现的重要趋势是传统银行大量投资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开发虚拟结算货币,用于升级自身的结算业务能力。以四大全球性银行要共同研发的“多功能结算币”为例,很大可能会采用私链技术以确保隐私性,它没有自身的价值,只是与银行持有的主权货币并行的记账系统。
 
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金融技术(Fintech)刚刚兴起的前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新金融技术公司成为金融创新舞台上的主角。各类新金融技术公司凭借颠覆性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与传统银行展开竞争,特别是在支付、小额信贷以及资本市场交易等领域,新金融技术公司可以为消费者和交易者提供更为便捷省时、经济实惠的服务,从而侵蚀传统银行在这些领域的市场份额,人们倾向于把新金融技术公司与传统银行看作金融领域新旧势力之争,乐于看到飞速发展的新金融技术公司对传统银行盈利模式造成巨大挑战,并享受由此带来的便利和经济实惠。许多对新金融技术乐观的人甚至开始把传统银行比作金融业的恐龙,预言这一旧势力在竞争中的悲惨命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银行开始表现出对新技术趋势的强大适应能力。对于方兴未艾的新金融技术,传统银行顺势而为,积极发掘和探索将新金融技术与自身业务相结合的渠道,以提高自身原有业务的运营效率。在此方面,区块链技术成为传统银行应对新金融技术竞争的有力武器。在过去的两年中,诸多国际性银行对于区块链的研发应用力度不断增强。最初是单个银行自行研发,如汇丰、花旗、高盛等老牌国际性银行都开始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自身系统,以提高营运效率和节省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多个国际性银行开始联合研发区域链技术应用,据海外媒体报道,包括瑞银、德意志银行、桑坦德银行以及纽约梅隆银行在内的四家全球性银行和经纪公司毅联汇业(ICAP)已经开始联手研发一种虚拟结算货币——“多功能结算币”(Utility Settlement Coin),用于未来银行间跨境支付和金融交易清算。这四家大银行计划向各国央行推介这一理念,并争取在2018年初将其投入商用。
 
据悉,该数字虚拟货币将采用区块链技术,而后者也是支撑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它的特点是不可更改、不可伪造。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上,每一次交易记录都会形成相应的区块(数据块),并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连接,形成一个在公开网络上可验证的分散式账簿系统。以比特币为例,每一单位比特币(它实质上是一条区块链)都能够记录其自产生以来的所有交易记录,它可以在网络上被其他比特币用户验证,而无须任何权威机构鉴定真伪。通过这种方式,比特币将被伪造风险降至极低,使交易参与者对其产生信心。
 
目前区块链技术又可以分为公链和私链两种技术。最先发展成熟的是伴随比特币而生的公链技术。它的特点是任何参与者都可以在同一个开放的网络共享它,因此理论上比特币持有者也可以观察到每一笔交易记录。换句话讲,开放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通过交易更改比特币上的记录,而这些交易行为也可以被其他交易参与者知晓,因为这些交易会以记录形式出现在所有人的比特币中。公链这种高度去中心化的特点保证了交易的公正透明:参与的人数越多,交易的次数越频密,交易的安全性反而越有保证,因为理论上几乎不可能控制所有或绝大多数的网络节点来操纵交易记录,从而伪造比特币。
 
然而,高度去中心化的特点也给公链在银行领域应用造成实质困难。因为对于银行来讲,保证交易的隐私性至关重要。而无论是银行客户还是银行本身,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愿意让自己的交易记录为外人知晓。因此无论是银行内部还是监管当局对于客户交易隐私的保护都有严格的法令规章予以规范。即使是在同一银行内部也会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设立相对应的权限,降低客户交易隐私泄露的风险。简而言之,银行内部系统内都难以应用公链技术,更不要说多家银行采取联合行动或是直接与外部互联网接入。
 
为克服公链技术在隐私保护领域的局限,私链技术应运而生。相对于公链技术在开放网络上的公开运作,私链技术则可以在某一个局域网上运行,例如某个银行内部局域网。更重要的区别是,私链技术可以规定只有网络内的部分固定节点有权限修改交易记录,同时可以有选择地向其他参与者公开相关记录。换而言之,这些固定节点就是私链技术在局域网络中建立的权威节点,在运行过程中,这些权威节点最终决定鉴别交易的真伪,以及记录的更改有效性。
 
相对于公链技术,私链技术无论是在隐私保护还是在交易速度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私链上的交易隐私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它既可以应用于单个银行内部,也可以建立多个银行的共同交易平台。同时,由于只需要通过权威节点的验证,交易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提高系统内交易处理容量。
 
以此次四大全球性银行要共同研发的“多功能结算币”为例,有很大可能会采用私链技术以确保隐私性。同时,由于这种虚拟结算货币与比特币采用的技术有差别,这两者之间应当存在巨大差异。
 
对于比特币而言,它是依赖公链技术在分布式网络系统中生成的数字货币,总量并不固定,根据事先设定的算法,新的比特币单位可以源源不断产生。更为重要的是,比特币与其他主权货币之间的比值并不恒定;而自其产生以来,比特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值波动极大,这也是比特币本身难于替代现行主权货币成为流通工具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看来,比特币本身更多地被当作一种投资品,其货币功能主要集中在价值储存方面。
 
而“多功能结算币”极有可能以私链技术为基础,它只在开发应用银行之内和之间流通,无法流出这个封闭的系统之外。在设定方面,“多功能结算币”可能没有自身的价值,而是与银行自身持有的主权货币并行存在的一个记账系统。它极有可能对应不同的币种,例如美元结算币、欧元结算币等。因此,“多功能结算币”其实并没有自身的价值,它完全是替代主权货币在封闭系统内完成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这两项重要货币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有点像赌场里使用的筹码,在赌场中这些筹码可以起到计价单位和交易媒介的作用,和主权货币一般无二。但是在离开赌场之前需要将其换回现钱,否则出了赌场筹码的价值就不复存在。“多功能结算币”的价值也同样仅存在于封闭系统之内,在此系统中它可以替代主权货币完成计价和交易的功能,但是它的价值无法在内部封闭系统之外存在。
 
虚拟结算货币的引入可望为传统银行及其客户带来多项好处:首先,使用当前的主权货币支付清算系统通常需要经过中央银行结算系统或第三方机构,这通常会导致交易时间延迟,而使用虚拟货币系统进行结算则可即时完成交易,大幅缩减交易时间。其次,在当前的支付清算系统下,每一笔跨银行交易都需要各个银行后台部门进行程序繁琐的文件检查,应用虚拟货币交易则可以通过系统自动识别区域链上的交易记录,化繁为简、省工省力。再次,虚拟货币自带交易记录特性,令其在反洗钱和反非法交易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旦怀疑某交易有问题,可以及时查证。最后,在虚拟货币系统之上还可以接入新的金融技术创新,例如同样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智能合同技术。
 
然而,传统银行与新金融技术两者的融合过程未必能够一帆风顺。以区域链技术为基础的结算币系统也面临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从技术层面来讲,尽管区块链技术安全可靠性高,但也绝非无懈可击,特别是私链技术,由于它在系统内存在部分权威节点,一旦系统被黑客非法侵入,控制权威节点进行非法交易就成为可能。在这个方面,公链技术的相对优势就会显现,因为公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更为棘手的是,一旦某些非法交易被写入区块链,将会在区块链系统内传播,并且不易修改。
 
同时,在KYC/AML合规方面,因为货币监管当局并不确定虚拟结算货币系统是否存在漏洞,而可能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这可能给虚拟结算货币技术带来较高的监管风险,限制其应用范围。和绝大多数互联网技术一样,众多互联网金融技术的价值取决于其能否吸引足够多的使用者。如果虚拟货币技术因未能争取到中央银行认可而无法形成行业标准,那么其应用范围必然受限,为银行带来的好处也会大打折扣。
 
新金融技术的兴起为传统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传统银行也开始利用新金融技术提高营运效率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一个新出现的重要趋势是传统银行大量投资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开发虚拟结算货币,用于升级自身的结算业务能力。尽管在技术上和监管上虚拟结算货币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仍然存在相当的限制和障碍,但是这种新金融技术仍然在传统银行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银行必然会继续对包括虚拟结算货币在内的各种新金融技术保持热度并增加投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传统银行与新金融技术的关系将是既竞争又互补,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
 
当然,两者的融合过程未必能够一帆风顺。从技术层面来讲,尽管区块链技术安全可靠性高,但也绝非无懈可击,它同样面临着黑客侵入的风险。而且一旦某些非法交易被写入区块链,将会在区块链系统内传播,并不易修改。有鉴于此,众多中央银行对于虚拟货币的态度也较为谨慎。这也给传统银行应用虚拟货币技术带来较高的监管风险。
 
和绝大多数互联网技术一样,新金融技术的价值取决于其能否吸引足够多的使用者。如果虚拟货币技术因未能争取到中央银行认可而无法形成行业标准,那么其应用范围必然受限,为银行带来的好处也会大打折扣。无论如何,在新金融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传统银行的角色必然会越来越重,好戏才刚刚开始。(当代金融家/夏乐)

转自:https://www.gongxiangcj.com/show-22-2272-1.html

OKEX下载欧易下载OKX下载

okex交易平台app下载

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