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角度分析:决定区块链网络命运的终极因素

2018-10-31 07:03:14
历史角度分析:决定区块链网络命运的终极因素

与其说区块链带来了自由,不如说换了一个阵地,重新将传统现实世界的管理模式和社会制度,逐步搬迁进区块链缔造的全球网络世界。现实世界存在的各种政体,如,君主,共和,人民代表大会、议会等模式,放眼区块链社区,似乎都能找到依附其上的宿主。POW、POS、DPOS、PFT等各类共识机制,以及结合这些的变种共识机制,无不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幸福和纠结都是如此。
 
人类自有史以来,就在为采用何种政治制度,协作和共建彼此利益,因此而产生激励甚至血腥的博弈和更替,并由此演化出五花八门的形式,形成当今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理论和治理实践。
 
在如何协作和共建利益上,从未停止过探索,不过,在笔者看来,在治理模式的研发上,人类的智慧几尽黔驴技穷,而不断的更新换代,无非说明一个道理:道理都在那里,通熟易懂,关键在于执行。如同台湾作家柏杨所言:历史本来是不乱的,是一些低能的人把他搞乱的。而我理解的低能,是对自我管理能力的缺乏,是对人性之恶的放纵。
 
当进入区块链时代,无数的区块链项目研发技术,创新共识,攻克算法,估计都会不约而同的发现,这些问题很重要,将决定着区块链的发展速度,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都会得到持续的迭代和发展,可是区块链关键的地方却不在于这些,而在于治理。上述这些因素决定着区块链发展的速度,而治理机制却决定着区块链网络的长度和宽度。区块链面对的核心和矛盾的关键所在仍然在于整合人性的博弈,我们无法通过代码植入智能合约等手段,切断人性对区块链机器的入侵,断无可能,人终究是历史的主宰,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人性的作用始终是凌驾于技术、算法、代码之上。
 
那么,问题变得简约,在各项合规、安全、技术、使用体验等指标都变得值得期待,不再是阻碍区块链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难题时,很多区块链项目方和有识之士不约而同的发现,横亘在区块链世界里,最大的一块乌云,却是一个古典的社会制度的治理问题。
 
按照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说法,创新分类分为三类: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社会的创新。区块链网络的治理包含有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其主要价值初步体现在管理的创新,核心的价值却归咎与社会的创新。治理模式在区块链领域的探讨和实践,其实并非在创新,因为我们一切共识机制和治理模式,都能在现实社会找到原型。
 
问题变得简单而直接,我们是否能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研究和学习,因地制宜的引进现有的治理模式,再加以改进,在区块链世界过上一把参政议政,治理国政的瘾。
 
在现实世界里,要治理国政,需要的条件很多,不过,按照中国的儒学传统而言,首当其冲的该是修身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
 
但凡修身不够,能成就大业的,非常之罕见。修身带来的收益是对未来的驾驿能力,对风险的评估和应对能力,既是素质的体现,也是智慧的亮剑。按照这个逻辑和视角,我们去审视区块链项目,能否看到创始人及其团队身上存在修身的痕迹和功力?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不缺聪明人,市场上出现了无数的不可思议的现象,如地沟油、假药、贪污腐败等。表面上是监管问题,实质上是道德缺失问题,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修身,完全按照“动物精神”在运作和活动。
 
缺少个人道德修养的物质社会,必然导致出现光怪陆离而匪夷所思的丑陋现象。一个不修身的人,进入行业,必然是毫无敬畏之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恶不作。
 
如果这样的人,进入区块链行业,估计只会发币。如果这样的人,进入区块链网络的核心领域治理层次,那么产生的结果便是堆砌成一个看似繁华的海市蜃楼,虽然搞了一套眼花缭乱的组合拳,实则一推就倒。 带着这个维度,我们重新审视区块链的治理课题,便会特别通透,“观其人,而知成败矣”。
 
在笔者看来,如果一个项目存在以下五点问题,便几乎可以断定,该项目已经埋下了一个恶性肿瘤基因。
 
代码不开源;

创始人团队持币比例过重,相反,应该将回馈社区比例置于首位;

节点数量过少,或者节点的竞选流程不透明;

核心节点有固化的趋势;

治理机制里缺乏自我迭代的自进化机制。

区块链世界,是一个透明共享互利共赢的世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没有黑箱,没有小金库,代码开源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开源开的不仅是代码,而是一份清正廉明的昭告天下的公告,“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人间”。各项目进展程度不同,可能存在开源的时间节点不一,不过,其主导思想应该是以开源为最终目标。项目代码开源,既是信心的体现,也是督促其构筑护城河的发端。用开源的标准来看,比特币当是首当其冲的例子,也只有“悄悄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的中本聪们,才能揭开区块链的序幕。

持币数量的分布,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该项目的心态,也昭示出其未来发展的前途命运。如果持币数量过于集中在创始团队手中,这是与区块链的精神相违背的,也不利于发挥统战作用,凝聚共识。如果投资人持币比重过大,也会造成其他力量的分散。在区块链网络,最为重要的力量当属社区的力量,其他力量都是阶段性或辅助力量。区块链网络的强大,应该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其渴望的参与者,应该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这需要用通证去聚拢和润滑。创始人和投资人如果存在持币量过于集中的问题,也应该在合适的时机,急早调节和转移。
 
反观,如今能做成伟业的创始人,持股份额都很少。华为是一个典型代表,任正非作为开山鼻祖,功勋卓著,其持股数量仅约为1%,华为15万人中就有超过10万人持股。这是多么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所谓心心相印,风雨同舟,如是也。
 
节点数量过少,说明中心化过于明显,这又是与区块链精神相违背的地方,自然导致网络安全风险居高不下。一味的为了效率而放弃了安全性,如同我们为了强壮却大量吃补药,是舍本求末的行为。节点竞选制度和流程不甚透明,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存在指定现象,本无公平可言,这就不是区块链网络了,充其量是打着公链的幌子,干着联盟链的事情,未来的时间,形成区块链的网络的托斯拉联盟,几乎不可避免,而托斯拉的出现,可以宣布该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机制的失败。
 
核心节点固化的现象,鉴于区块链的发展历程较短,并不明显,不过,在笔者看来,似乎有些项目,已经存在这种端倪。如果一旦形成利益集团,或者前述的托斯拉,便是开历史的倒车,除非实施彻底的革命,予以铲除,没有别的出路。历史朝代的每次更替,都是对此的注释,否则,只能共赴灭亡。区块链的魅力不是因为去中心化,而是通过共识机制形成制度公平,让机会公平成为可能,摆脱单一的中心化的阶层固定,让社会进入无法动弹的酱缸。角色的流动性让社会变得有活力,让人们变得有信心和朝气,从而催生源源不断的创新和进步。问题在于,进入节点的这些主,很多渴望成为铁打的营盘。想想看,哪些项目存在呢?比特股EOS 、比特币........
 
治理机制里缺乏自我进化的机制。区块链网络由于不能让治理自我进化迭代,产生了很多的现实问题,如分叉造成的社区共识的萎缩,落后造成的给别人以可乘之机,甚至面临项目的崩溃。这是一个硬伤,也由此产生了一些专治此疑难杂症的项目,如NAS等,目前来看,因为其产品未成型,需要继续观察。不过如果每次对社区矛盾的解决,都需要流血,很显然是不合理的。用德鲁克的话说,这是社会的创新。是一代创始人隐退,并不会影响项目的继续发展。文化能引领人主动去创新,而不是纯粹依赖个人来创新。如此,才能铸就阿里巴巴那样102年的伟大愿景。从治理角度而言,离开创始人的比特币网络,失去创始人的比特股网络,都是治理模式中自进化的探索,也是为数不多的范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区块链网络不同于企业,不是一个利益集团,区块链网络本身没有盈利目标,而是谋求覆盖性,尽管其网络容纳各式利益集团,譬如其节点,节点或者旷工却是不折不扣通过贡献指数换取利益的利益集团。区块链网络的发散性和扩张性,如同一个国家。创立一个全球化的区块链网络如同建国。建立一个国家,需要很多条件,譬如立国理念和利器,不过,更需要一些心怀天下且无私的人,强调的是奉献精神,如此而言,这些君子般的人物,应该是建国所需的首当其冲的利器。利益至上的人聚在一起只能占领山头称霸,唯有无私的大格局者,才能铸就一个兼容并蓄的健康开放的全球网络。而这些指标,将在社区的治理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观察出现的区块链项目,从他们的眸子中,你读到了什么?是理想还是欲望?是对市值管理的左右互搏,还是对区块链技术的埋头深耕?是对美好红尘的眷念和不舍,还是以出世的情怀在做着入世的事?好在区块链世界存有很多希望的种子,我就似乎看到维塔利克.布特林的身上,是有着改变世界的愿望和执拗,而以他为代表的人物,其所作的很多努力,都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离开后,没有洪水滔天,世界依旧运转。技术先行,治理殿后。
 
从投资的角度而言,要打造一个宇宙一样宏大市值的网络,需要一些具备利人成己、普度众生的人物。投资者寻求的标的,恰恰是此中翘楚,果而能一路同行,如此,幸甚!

来源:巴比特资讯

OKEX下载欧易下载OKX下载

okex交易平台app下载

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