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认私钥不认人!区块链能否“去私钥化”?

2019-02-19 02:03:52
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最怕的四个字,不是“币价大跌”,也不是“黑客入侵”,而是——“私钥丢了”。

虽然这个世界不存在“银行”这个统一的中心,但“账户”依然存在,私钥就相当于这个账户的最高控制权,一旦丢失,你的钱就不再是你的钱了。

1

最近一个加拿大交易所就遭遇了非常扎心的“私钥丢失”事件。

QuadrigaCX交易所创始人Gerald Cotten于2018年底在印度旅行途中,意外病故,但却留下了一个1.47亿美元的窟窿。其交易所的数字货币都存在一个冷钱包里,而这把私钥只有Cotten一个人知道,如今死无对证,所有资金全部“上锁”,一分钱都取不出来,公司已经出现严重流动性危机。

只认私钥不认人!区块链能否“去私钥化”?

尽管业界对于这个私钥是否丢失颇有猜测,说其实私钥副本早已被放入了银行保险箱中,甚至Cotten本人的死都疑点重重,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努力,私钥至今仍未被破解。

公司最终无法补上这个漏洞,日前向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

2

私钥,这个由64个十六进制的字符组成的随机数,是进入数字钱包的唯一凭证。

只认私钥不认人,已经是区块链世界的铁律。以目前的算力和技术,从地址倒推私钥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可行,那么整个区块链上所有的地址都会失去安全性,区块链上的资产也就都失去了意义。

因此,保存好私钥是守住财富的第一步。方法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1、在纸上手抄私钥和助记词并收好。

2、使用具有找回功能的钱包,有一定几率可以找回。

3、最稳妥的:使用硬件钱包。

但这样真的就万无一失了吗?

在金融界有一个说法叫“坐在黄金堆上的乞丐”,指白白有着财富却不能为之所用。

在币圈的相关论坛和网站上,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乞丐”,他们的私钥虽不联网,但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消失掉了,导致空守着财富无法兑现——

某英国工程师在2013年买入了数百枚比特币,但储存了钱包私钥的硬盘丢失了,他急得想要去垃圾掩埋场里挖硬盘。

Reddit上一位墨西哥小哥把私钥写在纸上,结果被家里的保姆无意中丢掉,从此钱包里的7个比特币石沉大海。

澳大利亚的一位大叔怕私钥丢失,特地埋在了自家后院。几年后搬家了,再想起来去挖时发现原来的后院上早已经盖起了别的楼房。

哪怕用助记词来备份私钥,也是一个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的操作。一旦丢失,也是无济于事。

3

现在的圈内人对私钥、助记词等关键信息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一类是专业人士,十分清楚私钥的意义,并能妥善保管;一类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普通用户,很难彻底理解它的意义。

许多人只关心如何盈利,却对私钥等冗杂的定义望而却步,这也导致了准入门槛变高,无法真正全民科普。

于是有人提出,加密货币是否一定需要私钥?是否能“去私钥化”或者“弱私钥化”,减低大众接受的门槛?

除了目前最保险的硬件钱包,还有一种声音是:将私钥化整为零。

简单来说,利用典型的多签名算法,将私钥分成多份,并分发给不同的持有者进行保管,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合成,其中不少于一定数量的私钥碎片可以恢复出私钥,少于这个数量的碎片无法获得任何信息。

这个思路和QQ的找回密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化整为零,只要你的主要社会关系还在,就可以找回自己的私钥。

还有人提出可以搞实体数字货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专门的芯片来加密存储私钥。

2015年左右,比特币中国曾经做过类似的实验,发行了少量实体形态的比特币,并把私钥打印出来贴在实体币背面。但在当时,只要有人看到了私钥,就能轻而易举转走比特币,所以那次实验也没有翻起多大浪来。

而现在,出现了一些搞技术含量的实体数字货币,它们往往内置加密芯片,然后将私钥封闭在芯片中,而且私钥永久性不可导出。用户可以用手机在链上直接读取其中的数字货币数量,完全无法作假。

这样一来用户并不需要去掌握复杂的密码学知识,但劣势也和优势一样明显:实体丢了就等于币也没了。

对于现在的市场来说,还存在着较高的认知门槛。想要实现大规模的行业知识普及,想要实现更广泛的应用落地,“去私钥化”和“弱私钥化”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就像语音的出现让人们跨越了键盘门槛,区块链想要进入新的纪元,这个门槛也是必经之路。

来源:比特吴社区

OKEX下载欧易下载OKX下载

okex交易平台app下载

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