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数字经济需要风险管理

2018-06-04 03:37:32
摘要:由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主办,深圳市军民融合发展协会、深圳市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会、香港区块链学会协办的“数字经济与政府监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6月2日在北京永泰福朋喜来登酒店举行。中国国防首席专委会主任王守信、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院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计算机区块链方面学术代表人孙毅、中国财经大学副院长李伟、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等各界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数字经济需要风险管理

6月2日上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发表演讲,下面是演讲实录:

今天来参加这个会,我重大的一个想法是想讲点风险,过去的十多年我经历了两轮,开始的时候我们以及其期待憧憬的心情参与的,所以我担心互联网金融之后P2P之后,我们区块链会重演,乃至我们的数字货币、数字资产、数字经济也可能会重演以前的轰轰烈烈一哄而起,但是急风暴雨整治而散的这种可能性。

而这背后什么逻辑?我学历史的,想从后面的逻辑和历史的研究,可以肯定的说我们还没有走出底层逻辑,我们很可能扎实重演P2P和双创等等这些的被物联化的各种可能性,所以我今天重点讲讲风险管理的事。

我觉得一个基本的原则是我们对于理性的判断有严重的问题,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一样,我们过高估计了我们的理性,而忽视了我们是一个有限理性,甚至是充满动物精神的人,而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完全理性,足够判断一切未来的这些可能性的人。我觉得这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在警惕和反思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对于技术总是处在一个动荡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受政策的影响太大。中国的技术开发应用都是被政策的收与放左右着,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所以这个背后政策造成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一整套制度体系,我们有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说法,但是这样的体系大家去看一看,因为大数据统计过,中国真正在用的法条可能不到百分之二三十,大量的法条是在虚制空转,我们虽然说技术具有独立性客观性等等,但是我们受人理性和政策这两方面的影响,区块链技术还在这个打动之中。

我本人也是看好区块链技术的,并且跟很多区块链大佬已经渐渐地跟踪他们好多年,跟他们交流很多年,我是中国最早研究区块链的人之一,2013、2014年我就创建了技术应用的大群,但是很多人鼓动我说黄老师再举一块大旗,成立一个区块链的组织,我说不组织,这一块风险很大,我首先要做好风险的管理。

区块链技术的风险,借用之前的那些P2P技术也好,还是我们的数字经济也好等等这些可能都有些相似,首先是技术本身它实现有风险,我们的技术可能有非常好的理念,比如说比特币,它背后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它具有去中心,具有反欺诈等等这些好事,很好的优势,但是要实现起来,其实我们今天看到,为什么我们在这个领域中间充满那么多欺诈,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为什么被中心化的交易所所控制的数字货币的交易呢?所以去中心化的名词背后有中心化的底层结构和中心化的新的组织来形成了一种对冲。这种技术实现是相辅相成才能实现,一方面我们要推动去中心化的一些技术的探索,同时可能又有中心化的平台。中心化的技术来支撑,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所以,对技术实现我们用一种思路往下走肯定走不通的,中国很多的技术白皮书我看了,有可能是有重大缺陷,包括我们现在很多的项目正在推的,也被指出有严重的缺陷,有漏洞,所以我们如果把它作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都不能解决的话,再往下走这个逻辑就不能再往前走了,现在我们很多的创业者一个白皮书就可以融到资,我们很多投资者就没有建立在一个基本的逻辑基础之上。

现在能够实现的技术这些白皮书里面很多专家研判可能不到10%,可能90%都是伪P2P,伪区块链,我们过去的五年,打着P2P的名义做的所谓网贷平台其实没有用P2P的技术,现在区块链也一样,很多的打着区块链的名义写出的技术方案其实不是真正的区块链技术。某些过去的一些代码称之为区块链技术也来发ICO,这些都有,这个是我们要高度警惕的。

第二个,我们这些技术应用,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是有经营风险的,尤其是当前我们的创业者非常狂热的情况下也往往是临时拼凑的临时团队。我看到很多团队都是一融资完之后,有的人退了,有的融钱等等,所以他的经营风险是区块链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必须高度警惕,创业是九死一生,风险非常大。所以我们要让这些创业者能够成功,而不仅仅说去参加一下ICO,参加一下前期的天使投资等等。

第三个,就是中国的政策风险,依然非常大,这个里面是跟我们前面说的认知是有极大关系的,当我们在前期抱着太高的期望,然后它会有神圣化,这种膨胀的可能性,因为被神话所以骗子就打着P2P、区块链的名义来招摇撞骗,这些好的名词就污名化。污名化之后,大家预期降低,政府就开始清理,就开始打击取缔,这个是政策风险。因为我们政府的官员同样也是人不是神,他对这些事物的认识也是这样的,在波动之中的。甚至在这些底层技术和我们一样,和我们很多老百姓一样,并没有真正理解。并且我到很多地方政府去讲P2P,地方政府官员问我什么是P2P,连这个名字怎么读都不会,更何况去理解它的底层技术。所以这个政策风险依然巨大,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如果这个领域骗子太多,政府只好采取清理,可能大家的创业风险就爆发了。

第四个就是舆情风险,在区块链领域里面,在数字经济中间,有很多的圈,我觉得要加一个媒圈,媒体也成了一个圈。因为我原来也是干媒体的,我二十多年前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策划中心,我知道新闻事件怎么出来,怎么样去影响别人,传播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对于舆情风险在互联网下予以格外的关注,予以高度警惕和做好认真的防范。

现在舆情变成了一种生意,这是一个非常悲哀的事。我们所有的创业者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来处置所谓的舆情风险,包括像柳传志这样教父级的大佬都没有能够幸免,另外,我们可能一不经意,一句话被人抓住把柄就可能打趴在路上,严书记因为老婆的一句话就被免职了,所以我们的数字经济可能就因为某一件事就被污名化了,所以导致很多妖魔鬼怪都在区块链这个领域中出现了。这是我们要高度警惕的,这是过分了,这个是有风险的。

更大的风险是第六个,欺诈风险。我一直在引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我们中国是钱多人傻快来,全世界的骗子都在想中国傻瓜的钱怎么骗走,。所以我作听在一个会议上讲,习主席在前天的讲话两次在讲区块链,一万个骗子可能会利用这句话来行骗,这一万个骗子可能还说少了,防不胜防。这些高科技利用国家的政策作为道具作为诱饵作为旗号很容易蒙骗老百姓,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风险和以前一样,我刚才总结的都是以前发生的,区块链领域正在重演的,所以我们不得不警惕。

所以我2013年倡导互联网金融的时候,能不能破解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我提出几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就是希望增加市场与政府两元结构之外的增加第三元结构,发展社会组织,
倡导行业自律,所以我当时跟央行建议要成立互联网金融协会。以及我们一下子可能成立不了组织的时候,要发挥社会力量,要发挥倡导领导的作用,要成立一个论坛,发挥一些媒体的作用,增加多元化的力量来影响,而不是说市场和政府二元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各级。所以我提出要软法治理,有这些多元组织他倡导形成公约,形成指引,或者标准,来引导行业的规范,而不等国家的立法,国家立法是最后的保障,也是需要严格的程序,非常大的成本才可能实现。所以这个软法治理是我们这些新兴领域中间要进行新的的理念。

第二个柔性监管,我们现在请监管出手往往是重拳出击,我们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非法集资、诈骗等等这是他们必须要打击的,不要说民不告官不究,我上一些机构报告,我说这个你们应该去查一查,他说对不起,你还没有明显的损失损害,这个暂时立不了案,这个属于公权应该早一步介入,不要等到我受损失了才去立案。硬管脱离,软管做补充,然后柔性监管来补充刚性监管,这种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探索,但是实现有难题,因为没有主体,柔性监管既指监管机构又指方法,比如我们用约谈的方式,可以用公约等等这些方式,而不一定非得是规范。

第三个对于企业,对于组织平台来说,就应该动态合规,现在互联网技术在推动政府不停的出文件出政策出规范,对于我们平台来说,经常说前面的文件没有理解没有实施,后面又出一个文件所以对于合规管理必须有新的思路,才可能实现跟得上节奏和真正落在实处。

现在我们的合规越来越重要,合规就是生产力,如果你不合规,被罚款,可能一罚就是几千万,几个亿,所以你做好了合规,他其实就创造了效益,但是现在企业认识不到,非得等罚款才能认识到,所以这个对于新兴领域来说如何做好合规管理,我提出一套叫做动态合规的理念。不是传统静态的,也不是基于人管人的,必须有技术平台的。另外必须上规、下规,内规与外规相互转化,这种机制才能实现我们的合规。

对于数字经济来说很多人认为是没有规,所以无法进行做合规,其实不然,正如我当年研究P2P的时候,P2P平台做借贷,说我们现在借贷没有任何法律规定,我说:错了。现成的法律规定、我们的合同法,这都是可以援引参考,制定我们内部的规定的。所以这就是很多人以为对这个具体的事物没有规定就是没有法律规定,错。如果对于每个事物都要求立法,我们的法律是无法庞杂,而不堪重负,所以要学会运用法律特别是解释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总结,我对于这些新生事物,区块链也好,P2P也好,人工智能也好,这些年的新名词每天都有。新生事物确实需要有新名词,不是我们刻意造名词,吴老师说现在年轻人天天造名词,搞得我们老同志搞不懂,我也有这个感觉,但是也理解。确实技术创新已经日新月异,它的逻辑跟刚才欧阳日辉讲到,技术渗透造成的改变。但是我观察2013年之后是技术溢出造成的改变,技术渗透我们把技术当成高技术,逐渐往下渗透,它改变的逻辑我们看得很清楚,是高往低走。现在是技术已经变成我们的底层基础设施,然后创新从底层爆发出来,我们经常看不见,在我们脚下在眼皮之外,所以这个时候它的创新经常以黑科技的方式爆发出来,我们不能预见甚至不能观测,甚至它的未来走向也不能研判。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有向理性,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大神。

刚才有人说我是研究互联网金融的什么最早的人,其实我只是一个学习者,经常外面有人我说是专家,我不是专家,因为我涉足的领域太多我不专,第二个我是跟真正在干事情的人学习,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等虽然我跟踪了很长时间,但是我过去不敢轻易发言,这是我们今天是法学院的活动,高主编请我来分享一下,我其实主要是讲过去的一些事,我的一些感受。

在当前防风险成为第一要务的时候,我们必须警惕我们并不能完全判断这些来源,所以在防风险的时候,可能更多的要借助一些新技术。区块链也是一种新技术,所以技术加制度创新这两个方面加我们的理性反思等等不断的迭代,才可能防范这个风险,才能真正用好这个技术。
 
来源:金色财经

OKEX下载欧易下载OKX下载

okex交易平台app下载

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