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壤之别——经济学家对比特币的认识

2014-11-14 03:32:14
作者:沙钱
 
比 特币是一件颇受争议的事情,而争议在魔鬼和天使之别,还没有“之间”,这就变得有些不可思议。尤其是比特币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学家们对它的认识几乎也 是“革命”和“反革命”的区别,本来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代社会尊崇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但在理性语境中非此即彼的对立,以至于破 坏理性的氛围,这是十分少见的。本文意在梳理一下那些经济学家们,究竟对比特币说了些什么,从中或可窥探何以造成在比特币问题上的意见对立。
 
到目前为止,对比特币直接发表意见的名气最大的经济学家,大概是克鲁格曼了。此君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以国际贸易和国际 金融理论见长,以成功预测亚洲金融危机而名声大噪。货币理论也应是其擅长范围,因而对比特币这件事似有本能的敏感,可惜他的观点对比特币没什么好感。

有意思的是,几天前巴比特刊登了一篇翻译文章,谈及最近克鲁格曼对比特币的观点,无论如何,他遭到了比特币拥护者猛烈的抨击,而实际上“克鲁格曼专门提到,在 他的分析中,比特币是积极的,他试图保持中立。”这与一年前他的观点已有很大改变。有关比特币是通缩货币的观点,是早在2011年克鲁格曼提出的,去年 12月克鲁格曼连续多次质疑比特币的储存价值,进而否定其货币意义。连同最近他的玩笑引起的误会,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克鲁格曼对待比特币这件事并不是很认 真,有时他的观点是在酒吧里与朋友聊天时提出的。
 
 
 
克鲁格曼通缩论不值一驳
 
尽 管如此,克鲁格曼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持有否定比特币立场的学者,甚至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激烈的反对者,所以现在他声称变得中立,一点也不奇怪。他那著名的通缩 论的观点,就基于他对比特币和数字货币现象的陌生,他完全没有运用他本来最擅长的分析方法认真研究一下比特币作为现象、而不仅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事物的存在 合理性。显然,当比特币就是一个孤立的事件的时候,且以被充分应用为前提,它固化的供给机制与对它的需求增长脱节,导致其通缩发生,这个结论连经济学专业 的本科生都能得出。

但克鲁格曼自始至终质疑比特币的“真实”价值,又调侃黄金能变成一条项链才使它有“真实”价值,隐含的观点前提实际上就是法定信用,同 时也涉及对货币本质的认识差别,这本来就很难有一致意见。问题是一个有通缩预期的货币,就意味着“真实”价值的存在,这不是自我证明的事。

另外,克鲁格曼 在很少有山寨币存在的2011年得出的通缩论,在没有认真研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预计到比特币很快作为一种现象存在并产生巨大影响,数字货币不再是比特币一 件事情,完全的和原始的市场竞争很快造就了数字货币之间的竞争,甚至像Ripple这样与比特币完全不同的数字货币,也借助比特币市场迅速扩大了影响,无 形当中,在数字货币远未形成应用环节上规模效应的情况下,已经初步形成了哈耶克主张的货币在市场形态中的竞争格局,数字货币的总量供给也不再限于比特币或 某一种币种的固化形态,克鲁格曼通缩论的前提被打破了。这个实例彰显了经济学家基于既定前提预测问题,和基于市场与技术要素推动的数字货币现象迅速变化之 间的不协调。
 
当然,比特币业界也有不少人来利用克鲁格曼的观点渲染比特币的抗通胀性,秉承的依据同样站不住脚,逻辑上混淆了比特币单个事件与数字货币现象之间的区别,也混淆了局域性经济现象与整体经济现象的区别,通胀与通缩的概念只存在于“国民经济体系”整体范畴中。
 
真正基于理性的反对者很少
 
相 对于克鲁格曼温和且不乏理性的质疑,理性主义传统之下的经济学家基于原始本能地反对比特币大有人在,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罗伯特声称,如果聪明人都更信任 一套在很大程度上由匿名电脑黑客建立和管理的货币系统,而不相信由真人组成的政府建立和管理的货币系统,那肯定就有问题了,他把比特币归属于源自于金融动 荡的“媒体炒作”;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彼得•罗德里格斯认定比特币就是一个“没什么特别之处”的“伪货币”;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考西克•巴苏直接把比特币认定 是“自发形成的庞氏骗局”。
 
有意思的是,中国国内经济学家公开反对比特币的很少,不良的舆论氛围之下,倒是有些财经评论家公开攻击 比特币。但如果把郎咸平和谢国忠也算作是经济学家的话,那么他们是比特币业界众所周知的反对者,不是因为他们反对本身,而是因为他们对比特币惊人的无知和 傲慢。

与所有经济学家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样,先入为主的立场和错误的假设前提,导致任何荒唐的结论。经济学家和他们引以为豪的经济学理论,都应秉承实证原 则,即只能从理论分析结果取得观点立场,而不是相反,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经常犯这种显而易见的毛病,在认真研究比特币之前,已经认定比特币不是东西。

从郎咸平和谢国忠谈论比特币的情绪态度上看,很难认定他们面对自己的言论,其内心的立场是公正的。即便就其言论的逻辑上看,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已经看到的 比特币现象(哪怕只是很少一部分他们所需要看到的现象),当作是既定不变的事实前提,然后和你算比特币怎么不可能怎么不合理,这基本上是古老诡辩术的翻 版,因此也基本上无需去驳斥他们的所谓观点了。
 
客观公正的学术观点富有价值
 
实际上经济学界对比特币持积极立 场的学者还是不少的,只是面对比特币这个源自非主流草根、且不时演绎出狂热的经济现象,他们显得冷静和理性得多,而且出于专业知识局限,经济学家很难在技 术上真能深入到技术层面搞清很多技术问题,即便持积极立场,他们的声音一般也很谨慎。但正因为理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的观点是值得重视的。
 
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只是简单地叙述了比特币的特性,他更多的是从货币理论和货币史视角反证比特币的合理性;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费力克斯•马丁则直截 了当地论证比特币的合理性。这是两种支持比特币观点的论述风格较典型的代表。至于美国巴纳德学院教授佩里•梅林干脆直接为比特币欢呼,这似乎也是一种非典 型态度。
 
前斯坦福大学教授麦克米兰、《经济学人》杂志资深编辑毕晓普、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戈登的观点,或许代表了更多中性、理性的 立场观点,他们都看到了比特币创新的巨大价值和可能带来的深刻变化,同时也直接指出了现在比特币现象的问题。如麦克米兰仔细分析了比特币“流动性陷阱”的 问题,但他同时信心满满地认定比特币世界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毕晓普充分肯定了比特币对价值存储方式带来的积极意义,但他毫不隐晦地指出比特币可能毁于各国 政府的干预。
 
经济学家出于与技术专家完全不同的视角,会提出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观点,荷兰国际集团的经济学家图尼斯•布罗森斯认 为,现有的比特币有一天会被一种改进后的协议所取代,这种数字货币将行使与政府央行一样的职能。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数字货币想要充当有效的传统货币,那么 比特币的算法需要被进一步开发,以提供更好的货币供应需求。如果发明者能够成功地创造出这种算法,那么将会是一个重大进步,他们一定会有资格获取诺贝尔经 济学奖。比特币业界多半不会同意他的说法,但实际上他指出的可能正是比特币的软肋,货币的功能不仅仅是支付中介,央行的职能也不仅仅是印钞票。
 
实 际上最认真对待比特币的是银行系统、尤其是央行系统的经济学家,比特币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传道者洪蜀宁便是央行的研究者,今年以来中国央行的部分官员提出了 对比特币十分开放的观点,他们的第二身份就是经济学家。比特币与银行和货币管理系统直接的关联性,要求他们认真理性地对待比特币,至于官方立场完全是另一 回事。
 
杨晓晨张明的报告值得肯定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的杨晓晨和张明发表的比特币问题的研究报告,至今仍是中国唯一的官方机构比特币专题报告,这份报告并没有在比特币业界引起足 够的关注,但笔者认为,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份报告的学术价值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首先,它全面概括了对比特币的既有研究,并不排斥任何一种观点,也指 出了比特币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报告充分肯定了比特币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肯定了比特币严谨设计对它作为一种 底层支撑平台,利用它能提供的服务来构建更上层的应用这点的意义,仅把这点置入货币学架构上,那些批评意见就显得苍白无力。

其次有国外技术专家撰文阐述工 作量证明机制能实现的五大功能(https://www.8btc.com/5-global-problems-bitcoins-proof- work-can-help-solve),但报告直接了当地指出POW真正的货币功能是为比特币提供了货币信用机制,至今这个观点并没有在技术界得到充 分认识。

显然,任何货币必须是要有明确和可追寻的信用提供的,法币依靠政府权力和法律,比特币则是POW,而不是许多人认为的没有信用提供而自然形成的, 也正因为如此,比特币机制的POW还无可能被取代。
 
虽然在比特币业界影响不大,但在经济学界有一定影响力的相关研究,也是很有价值 的,中国人大金融学院的知名学者贝多广就有数字货币内生性问题的专业研究成果,国外经济学家索达、格林伯格等都有关于比特币的市场风险、汇率、法律适用性 等十分具体问题上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大多中性,谈不上对比特币的立场问题,但在比特币在经济学界尚不成为主流问题的背景下,这些研究仍不乏价值。
 
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面对比特币,经济学家还没有进入状态,对比特币的经济学话语权却可能被银行家门下的学者垄断,但比特币业界已经很需要经济学家理性热忱地介入,无论是为了比特币应用的提升,还是为了比特币产业真正的产业化。

来源:https://weibo.com/p/1001603776765989394189

OKEX下载欧易下载OKX下载

okex交易平台app下载

下五篇